如何理性看待當前航運市場?
近日,勞氏日報發佈了關於全球航運市場半年分析,以下是對其主要內容的梳理。
全球航運市場目前正處於一個異常繁榮的階段。儘管訂單數量持續增長,價格也在不斷攀升,但這並未能阻擋資金實力雄厚的船東和渴望業務的船廠。核心市場表現強勁,而“全球性中斷”更是推動了貨運噸英里的激增,且目前尚未看到放緩的跡象。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這次的情況真的與以往不同嗎?
“全球性中斷”對商業發展而言,並非全然不利。實際上,它推動了海運業的蓬勃發展,使得航運市場進入了一個“非常態”的繁榮期。在各個細分市場,我們幾乎都能看到積極的發展態勢,且目前尚無明顯的結束跡象。特別是在集運領域,“全球性中斷”已經推動運費上漲至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點。
同時,由於市場的分化和貨運噸英里的破紀錄增長,油輪的收入也超出了原本已經很高的預期。分析人士甚至預測,油輪運輸業將迎來一個“黃金時代”。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資產類別中,例如化學品船的資產價值已經接近歷史最高點。市場情緒異常高漲,甚至有船東形容當前的市場為“絕對瘋狂”。
在這種狂熱的市場氛圍中,資金雄厚的船東們對市場的持續繁榮持樂觀態度。儘管新船價格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他們仍然紛紛湧向造船廠進行訂購。一些知名的船東,如Marinakis、Idan Ofer、Procopiou、Döhle以及地中海航運、達飛、馬士基等大公司都已經回歸市場。
與此同時,造船廠也在急於變現並尋求擴大產能。例如,韓華集團正在考慮並購其他造船廠以提升其生產能力。其他船廠也在探索增加船臺的可能性。儘管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計畫中有多少能夠實現,但在短期內,這些舉措都是合乎邏輯的。
然而,市場的繁榮也帶來了一些隱憂。新船價格的飆升引發了一個明顯的問題:船東們是否能在長期內保持盈利?以一艘價值1.4億美元的8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為例,假設其日收入能超過5萬美元並持續15年,這是否能實現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其他類型船舶。
此外,與疫情前相比,新船價格已經上漲了40%。儘管這還未達到2006至2008年訂船超級週期中的高點,但也足以讓一些保守的船東感到擔憂。他們擔心市場的繁榮可能只是暫時的,而高昂的新船價格可能無法在長期內帶來回報。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歷史上曾有過好望角型散貨船以高價成交後市場價格大幅下滑的先例。
“這次不一樣”的觀點雖然已經被提及並用數字進行了支撐——當前訂單量不到2008年的50%(2.9億DWT與6.6億DWT)——但當時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訂單在航運市場隨後陷入低迷後被船東取消,且上一次造船廠甚至走向了破產。這提醒我們,在繁榮背後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以當前速度訂購的船舶將在未來20年內伴隨市場。這引發了關於這場訂購競賽可能帶來的後果的思考。在綠色燃料供應或相關法規尚未明確定性的情況下,當前的訂購熱潮是否明智?儘管船東們最初可能有意為即將到來的綠色甲醇和最終的氨供應做好準備,但目前許多人的更穩妥選擇是液化天然氣(LNG)。這無疑為未來的航運市場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來源:中國船檢